English

菱花:香溢企业十二家

1998-02-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业清 我有话说

菱花集团近年通过兼并、租赁、购买和联合四种形式,使12家严重亏损甚至破产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4000多名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济宁南营制粉厂、柳行面粉厂、柳行草酸厂、柳行液化气厂、柳行加油站和济宁淀粉设备厂面临倒闭,集体资产闲置,500多名职工失业,当地政府为此焦急不安。菱花集团决策层排除内外各种压力,兼并了这6家企业,通过改组、改造,闲置的设备和厂房得到有效利用,盘活集体资产700多万,兼并后的企业产值高达1亿元,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失业职工全部重新得到安排。职工工资由原来的没有着落到年人均收入5000元。菱花集团在兼并这些企业时充分考虑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兼并时的“市场经济”标准,这个标准保证被兼并的企业要有经济效益;另一个是在兼并企业时充分考虑职工再就业。按集团总经理江保安的话说:“兼并企业有市场标准,更有国情标准,要主动尽责任、尽义务,尽量妥善安排对方职工再就业。”

对下岗职工,菱花集团决策层认为,“下岗人员不都是没有本事,相反,有的人员如工程师和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还是宝贝!”菏泽郗城味精厂是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工人的素质高,技术设备也不差,凭借菱花集团的优势,救活这个企业是完全可能的。1994年4月,菱花集团与该厂签订了年租金为150万元的租赁合同,并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租赁的第二年,该厂就创利税800多万元,成为该县利税第一大户。原来的450名职工全部重新上班,还在当地吸收了40名其他国有厂的下岗职工。

购买企业时首先考虑保证破产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济宁第二化肥厂1994年底宣布破产,400多名职工靠政府的救济过日子。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菱花集团花238万元购买该厂,并接受安排原厂全部职工的条件。购买后,菱花集团再投入17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职工的工资增加到500多元。1996年,该厂创利税近100万元,职工年收入超过6000元。同年10月,菱花集团以880万元购买了莱州化肥厂,676名职工在失业两年多后又重新有活干。1997年底,菱花集团以638万元的价格和安排所有职工的条件购买了济宁任城区物资集团总公司,438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这个于1996年12月被依法宣布破产的企业重新焕发青春。

在把握全国的行业市场之后,菱花集团把自己的“联合触角”遍及各地,又使之形成合理的高效格局。在走联合道路的过程中,菱花集团始终把工人看成是“企业的主人”。菱花集团的决策者认为,“菱花”不求“急功近利”,要“持久”地发展“菱花”,就要首先安排好下岗职工再就业,这是“菱花”大发展的“第一步”。天津静海味精厂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自1987年国家投入建厂以来一直没有正常运转,到1992年累计亏损1600多万元,500多名职工长期放假。1994年底,菱花集团和静海味精厂签订了联营协议,以管理、技术、商标入股。此后这个厂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年味精产量达到6200吨,实现利税130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8500元,产品占领了天津及华北市场。菱花集团同长春味精厂、江苏镇江味精厂、呼和浩特味精厂、新疆乌鲁木齐味精厂、河南夏邑味精厂、吉林大安淀粉厂实行联合,使2463名国有企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该集团还在上海、西安、烟台、厦门、重庆等地建起了8个味精分装厂,安排下岗职工230人。

菱花集团为什么能够通过兼并、租赁、购买和联合的形式,安排这样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江保安说,最根本的原因是确立了“量力而行”的企业发展策略。菱花集团以生产菱花味精闻名,而只有与生产味精相关的全国各地企业,才是菱花集团发展时首先考虑的对象。而在兼并、租赁、购买和联合其他企业之前,菱花集团就给自己提出“如何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工作和工资,是工人第一考虑的问题,也是菱花集团第一考虑的问题。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